![地質 [第33卷第4期]:臺灣的山川土石書封](/sites/default/files/styles/300x465/public/ebook/import/84941_%E5%9C%B0%E8%B3%AA%20%5B%E7%AC%AC33%E5%8D%B7%E7%AC%AC4%E6%9C%9F%5D_%E8%87%BA%E7%81%A3%E7%9A%84%E5%B1%B1%E5%B7%9D%E5%9C%9F%E7%9F%B3.jpg?itok=Z0HgtXUU)
地質 [第33卷第4期]:臺灣的山川土石
- 作者: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
- 出版年: 2014-12
- 出版者: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
- 點閱: 1607
書籍簡介:
地質專題 專題企劃 《地質能源-油氣、煤礦、天然氣水合物、頁岩氣、地熱》 清朝咸豐末年(1861)邱苟先生在苗栗出磺坑發現石油露頭,自此開啟了臺灣石油的探勘史。光緒3年(1877)聘請美國技師兩人採用機器鑽井,日產約1,500斤油,為期僅約1年。光緒13年(1887)臺灣巡撫劉銘傳設立礦油局,但因產量不多而撤銷。日本治臺期間派石油地質調查隊到臺灣實地調查,在出磺坑鑽鑿出磺坑第1號井,鑽探成功。直到二次大戰結束,臺灣共發現35個適於儲藏石油的地質構造,除在出磺坑礦區獲得原油外,在錦水、竹東、六重溪、凍子腳、牛山、竹頭崎等礦區均獲得天然氣,其他地區則無生產。